焦點人物:人物專訪 : 台灣 斐瑟創辦人 鄧泰華 - 超然的視野凝望髮藝人生
有時候,不經意的交流,通常才是蘊藏無限真理的答案。生命在無線循環的當下,人們找尋的或許是一絲慰藉,也會許是一絲溫暖。擦肩而過忙碌又停下不下來的仁愛路,那個接近初秋的午後,髮藝界極具代表性的人物將會為我們解開謎團。用著看似無為的清幽心境面對這紛擾多變的城市與環境,靜,是唯一可以暫時逃離一切的藉口。作為斐瑟 visavis 創辦人,同時也是斐瑟 visavis 的靈魂人物,鄧泰華似乎沒有因為現狀而感到滿足,用著無為般的超凡心境去突破每一道關卡,沒有盡頭的未來或許才是他真正想要的方向。用超然的視野凝望髮藝人生 - 台灣 斐瑟 鄧泰華。
T : 可以簡單敘述斐瑟的經營理念嗎?
鄧 : 這應該要分成好幾個階段,第一個階段就是想辦法先在這個市場中找到自己的定位,基本上談不上什麼經營理念,畢竟開一家店如果在不能先找到自己的品牌價值,相對的也不會存在品牌理念,當慢慢有經驗,一切步上軌道後,就可以開始探討發展的問題。一直到現在我們常在公司講斐瑟的經營理念就是: 「好人有好報」,那為什麼會用這個理念,而不是說如何經營自己的一生?當然不是全部的狀態都是如此,我們只是先從負面談起。像我們從一開始不會做技術、不清楚髮廊的營運情況時,就踏入這行來學習,我們看到一些事業成績很優秀或者得到很多收穫的人,從做人處世的角度來講,他們未必是一個很優秀的模仿對象,當然這只是其中一個負面的例子,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,也有許多在人格特質上都非常好的人,但是卻沒有得到特別的機會去一展他的長才。早期的狀況是有些人從小長大被父母培育成要懂得禮讓別人、做事有分寸、有禮貌,懂得分享的這些美德,反而他們在這個產業未必會得到好的結果,那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,看到一些人沒有依循我們從小被教育的方式,他們卻反倒很成功。
「好人有好報」的概念是我一直覺得一個企業裡面一定要存在的良性循環,因為公司的架構必須要聚集一些本質是好的人,最起碼是隨時都會替別人著想的這種人,這種人組織起來的體系才會讓整個系統運作更完善,所以斐瑟到現在都在發掘這種擁有「好」特質的人,給予他更多的機會去學習,有更多的空間去犯錯,讓他成為「好人有好報」的結果。然後如果這樣子的架構成立了,物以類聚,擁有同樣特質的人就知道自己該待在這個團隊裡去學習,因為團體之間最在意的就是人的本質,等到一個團隊成為良性循環以後,不論是要進行開創也好,或是守成也好,所有不必要的糾紛會少一點。現在經營一間公司不是在比誰跑得快,而是在過程中減少不必要的阻礙,那這是其中一點,我們公司就是「好人有好報」。
除了這個理念外,就是我剛剛提到經營別人的一生。開設髮廊的就是經營者,就是老闆,這些經營者不是從別行業跨過來,要不然就是從助理當起。成為設計師,有了客人之後,他用筆跟紙算一算,他獨自就能達成不錯的業績,那麼我再找兩個人一起合作就能開店了,公司獲利會比當設計師多,基本上這個概念是正確的,這種算法也是對的,但有些人算得很清楚,有些人算的不清楚,算的不清楚的就是說為什麼這間公司營業額這麼高我才領到這個錢?因為他沒有看到其他的開銷,等他去開了店它就會發現這些開銷,才會發現開髮廊有這麼多開銷,或是他想要做得比別人更好的時候,他要花的不只是時間,還需要靠經費。譬如說客人喝的咖啡飲品等等,這些都是跟品質有很直接的關係,立竿見影。大部分的老闆在開店,在第一個階段我們也逃不掉,就是求生存,先求自己的市場能夠穩固,沒有多餘的心思去顧到整個團隊的穩固,後來發現,只顧自己卻沒有外力來幫助你開拓更寬廣的市場時,就會慢慢將重點從自身移開,開始轉移在一起合作的夥伴身上,然後你慢慢就會發現,你從小到大花了很多時間去經營自己,其實到了某個階段這並不是你最重要的部分,你要去注意別人生活品質有沒有因此改善,跟你的心態是有很直接關係,大部分的有興致的事情是在經營別人,就像你今天面試,面試了一個完全不會做頭髮的人,在經營別人的角色的眼中因為他什麼都不懂,是一塊璞玉,是經得起磨練也需要別人適時的拉他一把,所以你要經營他的一生,可是到了某一天,因為又來了一個更新的人進來了,可能就會面臨淘汰的問題,因為你都會很欣賞這些剛入行的新鮮人,在這些人身上你才有機會去改善你本來既有的體制,而原本已經習慣這些體制的人會因為產生舒適圈,就不會去做突破現有情況的動作。不能說不去更新,但他去修改的觀點是它原來就已經存在的,每個人都會面臨這樣的情況,尤其是在集體思考的時候。一群三十年前入行的人坐在一起討論時講的一定是當年的經驗,所以我們必須一直創造更多更多的群體,讓新一代能更集合起來,不是說新的人就能改善你舊的東西,你必須要透過一個集體化的新概念,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產生一股新的力量,才有機會去改變你原有的體系。
這就是所謂經營別人的一生,那這個別人是誰?就是每次有新人來,那個人就是你的別人,經營這件事就是一直看到新的人,一直讓新的人花更短的時間比我們更強,我們並不是要讓20歲的人在三年後跟50歲的經驗比,是要讓他在二十歲到二十二歲的人,在五十歲的人所花同樣的時間,學到的比他多好幾倍的概念,經營就是這件事。
到目前來講,以單一個項目來看經營的話,我們的概念除了剛剛上述之外,也有一部分是教育。我們剛說得事都是要透過這樣的過程,在找尋人才的過程中,並不是要找到所謂符合條件的人才就予以錄用,而是要透過教育培養這些新生代成為自發性的好人,讓品行好的人有充分發表的機會,這些都要透過教育及經營,問我們經營理念是什麼,就是教育。
斐瑟形象作品 - 聖女
T:您剛剛有提到教育,那斐瑟的教育體制中心理念?
鄧:這個產業在我們自己學習的過程裡面,包括我自己在內、實習師、設計師,已經非常理解要成為優秀的設計師不能只單單靠技術,基本上如果你倚賴技術,那你不可能成為一名出色的設計師。這件事情不是關在屋子裡去做一個特定單一的工作就可以交差了事,它是要在現場要接觸不同的人,除了不同的顧客之外,做不同的項目之外,還要和不同的人合作,在服務性上面是共通性的。每位進來髮廊的客人,他不太會去在意你是負責哪區的哪位設計師,因為他從進來的那瞬間所接觸到的每一個人甚至是環境,都應該要讓他感受到客人至上的服務。就像你走到一間餐廳,你走到他的A區,你知道該區域的服務生是誰,但B區的服務生走過去但他不理你,你不會覺得不高興嗎?就是這個意思,所以在教育上面我們的概念,技術不是唯一,但不是指技術不是重點,因為技術以外的一切都會是你的強項。如果你唯一不在行的就是技術,那麼你也不可能成為一名出色的設計師,要成為設計師最低的門檻就是要會做技術,會做技術跟你願不願意聆聽客人意見有很大的關係。如果能夠清楚得分辨客人的需求,技術層面的知識不用學太久,便能做出客人很滿意的髮型,你技術花了三、五甚至十年,客人提的意見你不重視、不採納,那你也是白學了。
教育主要是要培養一個人獨立思考的能力,這跟一個人自主性的判斷有關係,獨立自主的人就比較主動,習慣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人就比較被動,這個自主權是要自己去很有效地創造出來,而不是別人給的。這些都是要透過教育才能發現這些出來的特質,讓人知道要如何去運用技巧進而達到一個自主性,產生一個自由的狀態。人在最自由的狀態,所有事都是由自己決定的時候才會最快樂,聽命行事只是學習的一個片面階段,不能當作是完全的訓練過程,但這個產業大部分在訓練人都是老一輩去告訴新人去做這個那個,你做的很好,我很滿意,所以你可以成為我要的人,來分擔我的工作量,但在斐瑟,新人不是要用來分擔工作量,而是要創造屬於他自己的價值,如果訓練新人只是來分擔既有的工作量,表示你野心不大,你只看到現有的工作量,你是一個沒有野心的人,這樣憑什麼去教育別人?你要有很大的願景去做這件事,才能夠接納更多不同的人,而不是只找到聽你話的人,只找聽話的人代表你只是想開一間小公司,剛好你在退休時錢存夠了,你就可以開始計劃你的退休人生怎麼去度過。
別人走到路一半是他的事,但我們心沒那麼小,我們野心很大的,在教育上面比例高的是要讓它翅膀硬一點、野心大一點,讓他懂得去爭取,當然要透過很多訓練,當設計師很重要的一環就是顧客關係,如果不懂得跟顧客建立關係,那你所學的技術將會是沒有意義的,就像是很會設計房子的建築師,但卻連地質都無法判斷,那你要在哪裡蓋房子呢?你可能只能在連外行人都能分辨出的地基下蓋房子,給了你另外一塊地,你就無法去開拓它,這應該不是從蓋房子的工法開始訓練吧!裡面有很多變數跟可能性的判斷也都需要熟知,不是看到 A 客人做 A 方法,B 客人做 B 方法,人是不斷在變的,要懂得去掌握它的變數,才能夠帶領著客人走,這是在我們的教育上比較著重的點。當然具體的訓練內包括很多科目,有很多時間性的安排,還有實務的訓練,當設計師在選擇一間髮廊值不值得待,可以從他們的教育訓練來判斷,如果只是單單跟你敘述禮拜幾課程安排是什麼,那這間髮廊的前瞻性可能不夠,要看一間公司是要從教育理念整體完善度去評斷,如果沒有教育,要怎麼延續?越在意教育體系的沙龍,獲得生存的機率就越高,不會在第一代經營者離開後就式微。 ( 那您是怎麼想出這套教育體系 )? 鄧:我其實沒特別去想,因為我是個參與者,從24歲踏入這個行業,助理做起,是這個產業教導我的,我每天都在這個體系裏面,所以我不用想,是外面踏入的人才需要去思考。 當初踏入這個產業時是什麼都沒有,你不知道自己要學什麼東西,沒有資源,在當時不了解這個產業時,想法是很狹隘的,只知道磨練技術,但沒有人可以告訴你技術是什麼,他們只會告訴你看就會了,因為前輩會告訴你要跟他走一樣的路,卻沒有人把技術整理成一套完善的教學方式,也許他們真的是看了十幾年才學會的,這種思維已經不能套用在現代時尚性的產業了,或許你可以用一種體驗的心態去嘗試可是不需要花到兩年的時間。
T:除了教育的重要,還有重要的是什麼?
鄧:當然就是福利制度也是相當重要的,所謂的福利制度也是環境的一個環節,福利制度要是不好,就別談什麼未來了,像是薪水、固定休假、按照勞基法制度走,如果我今天把這些全部拿回來,還會吸引到人才嗎?不會,福利是所有經營者必然要給員工的回報,這就是福利制度。薪資待遇是另一回事,薪資是和能力相關的,但不論是各行各業都有一個基本的提供者的權利,你可能當不了老闆,所以你幫其中一個老闆維持他的生意,你擁有一個國家認可的基本權利,這個最重要,哪一家髮廊跟體系可以超越國家制定的基本福利,就是營業的方向正確,業績也攀高,所以能提供更好的福利,便能訓練出更多優秀的人才,如果你有能力給予員工額外的福利,人才除了不會有短缺的問題之外,可能還會給予你超出預期的表現。
T:如果以第三者的角度去看斐瑟,您覺得他是個甚麼樣的品牌?
鄧 :人常常最大的毛病就是一直站在自身角度去想這些事情,這不是客不客觀的問題,而是不那麼的準確,所以不會常常離開我自己的身分去看這個店,看來看去,三十幾年過去了,斐瑟就是一個很平常的店,如果硬要說跟別人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我們很正常,說正常是跟家庭教育有很大關係,很多人到了社會上覺得要爭取屬於自己的利益是很正常的,那是他的思維,但在我們的團隊裡面,我們懂得要去禮讓,退出一步,讓別人更有機會嶄露頭角,那才是更大的價值。所以你說用我的價值觀去評斷別人,這是沒有辦法去合道理的,因為別人會覺得我很不正常。在職場上有廝殺很正常啊,就是活在水泥森林,誰活到最後就是最優秀的,可是我們沒有要培養殺手,我只能講說我認定的正常,是離不開這間公司鄧泰華這個角色來看的,我還是會有我的價值觀。有人希望培養出強悍的設計師,那強悍的定義是什麼?在他的定義打跑所有人就叫強悍,在我們的定義中跟大家一同打拼才是強悍,這定義不一樣,就無法去從中解釋。偶爾去看一些更優秀的團隊,就有機會發現我們知道自己的分寸,知道團隊的能力能爬升到哪個階段,就盡力去把它達成,做不到也不要找理由,就是不夠努力而已。我認為整個團隊裡面要取得團隊的平衡,不要眼睛緊緊盯著團隊裡的一點慵懶,這樣是不行的,只要讓整個團隊擁有高百分比的積極,一批人積極完了,沒油、沒電了,就換另外一批人上場,交替,這就叫做整合,這個團隊就不會因為個人的惰性而變成團隊的惰性,這就是良性的一個循環。
T:斐瑟創立至今仍然在業界保有相當的優勢及競爭力,您認為這個的關鍵點是甚麼?
鄧:我們剛談的教育、經營別人的一生,這些都是觀點上的優勢,實際把你的觀點做出來,就代表你的觀點是可以成立的。想法是每一個人都有,重點是如何把想法具體的運作,在這個過程如果有缺失還可以做調整,每個髮廊都可以做到這一點,也不用刻意去比較。髮廊是在某種形態上看起來不一樣,但其實我們本質是一樣的,沒什麼太大差別,為什麼會都一樣呢?這個時代的消費者群眾很廣,在市場上生存的沙龍都是為了迎合他們的胃口而存在,各行各業都一樣,還有關於技術訓練上的關鍵點就是學習技術的背景沒有太大改變,我可以看到三十年前我進到這個產業時學習的方法,現在普遍還在使用。由於時代背景的不同,價值觀也會在改變,現在的觀念拉到以前做教學可能太過前衛或是新穎,但是以前舊有的概念拉到現代人仍然可以通用。以前這個產業在教一個不會做頭髮的訓練的方法是教他們騎驢子,每個人騎法不同,但還是驢子,並不是說這樣的方式不好而是因為本質是一樣的。不會說以前都不好,那是個過程,在經歷過之後,有多少人去善用這些經驗?大部分人是善用經驗去創造自己的利益,而不是善用經驗讓下一代去學習更多。隨著體系越來越龐大,開始整合學習,井底之蛙卻還是不會跳出來看世界。學設計的不該只遵循同一套系統,我們應該是開創一套系統的人,不是要去推翻舊有系統,而是創造新的文化,卻也同時保有舊的思維,我們該做的是重建一套新的系統。
斐瑟形象作品 - 單寧女力
T:那您是怎麼樣維持分店的服務水準跟人事管理一定的品質?這方面您們有特別下過功夫嗎?
鄧:當然有呀(笑)
有一個職前訓練組,經年累月一直在做這些事情,通過面試後有第一個前置 21 天的訓練,我們只在過年前後那三個禮拜停止訓練,其他時候我們每天都在訓練新人。你說這樣不會人滿為患嗎?代表我們刷掉很多人,或者被別人刷掉。訓練到可以在現場工作了後,三個月再來一次,一開始因為不熟悉而覺得繁瑣的東西,你讓他接受了,將來他就會習慣這些事,這個繁瑣的程度就會日漸習以為常,當習以為常以後才有辦法在輕鬆的狀態下提升服務,而不是要照著流程一樣一樣走,所以必須透過每天不停反覆練習去熟練,當它變得跟呼吸一樣簡單以後,你才能發現「人」這件事,要不然你只是在背流程。最好的流程是你不用思索,就可以照它的整個流程去做,然後中間發現每個人的差異,用你的心去感受這件事,改變流程來符合每個人,應該是這樣的一個過程。
(您的教育體系裡比較重視的是所謂的自主性?)教育訓練我覺得最重要的應該是訓練人的價值觀,價值觀的定位是最重要的,而不是某一項的技能,越早認清楚、可以接受良性循環的價值觀,把自己的定位定好,對個人是最有幫助的,所謂的教育就是幫助他來完成這件事情。
T:除了前面我們談到的部分,您還有沒有覺得什麼理念或者觀念是美髮教育裡面很重要的環節?
鄧:我舉幾個例子,現在碰到不同國家的髮廊,問他們對現在教育上或未來新人什麼看法,多數都會提到幾個字眼,第一個一定會講「現在的年輕人」這種字眼,很急躁、沒有耐心,好像馬上想一步登天,或者動不動就不幹了,本來要訓練三年的,他兩年就走了,這是誰的問題?你教現在的小孩子用以前我們20、30年前的教法,他沒辦法接受,那這是他的問題嗎 ? 在教的人如果用自己以前被教的方法,去要求現在的人跟他以前年輕的時候一樣,有耐心、有傻勁,他聽你的話學你三十年前所學的,這是一股傻勁、一股衝勁,所以一定會成功,那怎麼可能?不可能的。我講的是少數的負面,也有很正面的。一個公司優秀不是因為每個人都很優秀,應該是把所有不一樣,甚至都條件尚待加強的人整合起來,讓他們一起變得很優秀,才會成為一個團隊。就像一支棒球隊,如果明星打者很厲害,接著全部都換成是明星打者的時候怎麼打?每個位置需要不同的能力,把不同的人聚在一起,去了解這些不同的人,而不是互相比較,一壘手跟外野手怎麼比較誰厲害?應該是把這些人整合在一起才對吧!大部分人常犯一個毛病,我自己也會犯,我們會用一個最高的標準去看每一個人,別人辛苦你也要跟著加倍辛苦,那這個思維是很低標的。魚就是魚,猴子就是猴子,如果說猴子不會吃香蕉可能蠻奇怪的,你說這隻魚不會吃香蕉,那又為什麼要吃香蕉?這才是奇怪的地方。團隊在結合的時候要認清楚這件事情,認不清楚就會很痛苦。
義大利 Rimini Z.ONE Concept Global Appeal Event
義大利 Rimini Z.ONE Concept Global Appeal Event
T:現在的美髮市場您覺得有遇到什麼瓶頸或是困境嗎?
鄧:我不覺得有什麼困境,在最困難的區域裡面你可以選擇做最好的。發展性、突破性有沒有到達國際性的方向,跟你這個區域保不保守有關係,這個區域的制度是會影響一個人的視野的,假設這個區域是很封閉的,當資源都投在沒有實質意義的方面,那就是在浪費資源。那這就是一個區域制度的問題,我們沒有辦法去抵抗的事情,髮型師要用很快的速度去做很多的客人,懂得去互相合作、串連整合,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得到更多的時間跟更大的收穫,所以你要出去開闊你的視野。
T:有想過改變現今美髮環境的缺點嗎 ?
鄧:作為一個髮型師沒有辦法改變這個市場,所以我不會去幻想要做這樣的事,只能一直去參與這個市場。只要我不離開這個市場,我就會一直在這個市場裡面,就我們 26 年的經驗來講,我們可以保持這個理念,因為「好人有好報」這個理念成立證明是可行的,壞人也不見得是有不好的遭遇,這個在犯罪集團裡面也成立啊!我們有我們的理念,他們有他們的,這樣看我們都很正面。
我們的信念也是成立的,我相信好的人聚在一起,最起碼工作開心,大家很客氣、很懂得尊重別人,每天都讚美別人都開開心心的,最起碼你的表情是好的,客人不會因為你的表情不好不來消費,但有可能會因為你的技術不好不來,但大多數的消費者要的很簡單,你可以讓一個人感受到你快樂的在渡過每一天,大家一定喜歡這種設計師,一個愁眉苦臉但技術很棒的人,你不會覺得他的技術很棒,你會覺得他可能工作上有瓶頸或是遭遇困難,所以他不樂在其中。
T:身兼多職的您是如何分配您的時間 ?
鄧:因為我已經在現場工作了 31 年,基本上我的客人都是可以接受時間上的安排及調動,在學院的部分,學生他們不是提供者,所以要配合他們的時間整合到一起來上課,所以必須以這個為主。當學院告訴我什麼時間要上課,我就必須想辦法排開其他工作,去做這個對外的教育。還有一個就是內部的教育,內部跨區的教育也是要排開時間,剩下的時間我就是做現場了,這些都是公司重要的事,公司認為哪個重要就做哪一個,所以我的時間是依輕重緩急去調配,不是我自己分配的。最基本的是不要去做違反公司利益原則。
T:覺得自己是個甚麼樣的人 ?
鄧:我是非常直截了當的人,你現在看到我的樣子就是我最赤裸裸的樣子。我沒有辦法去形容我是一個怎麼樣的人,因為一直在變,只能說我希望我可以變成什麼樣子的人,希望可以很有分寸的去參與一些改變,舉個例子,有些人他想推翻某些事情,去創造某些事情,事實上他只做到推翻,那這個對我來說分寸就有待拿捏了。有一種無為,其實你不是放棄什麼,而是人的組成就是這樣,你不需要去挑動這些東西,你讓他自然而然就呈現出一個比例的變化,這也是參與改變,年輕的時候總是想介入,本來可以維持五年的,因為一個介入而嘎然而止,這就是有失分寸。今天我在斐瑟的角色是不是一直要介入做這些事?那是不是應該越來越有分寸,看起來表面好像鴨子划水,但實際上參與了改變,我希望可以做到這個樣子。很有分寸的,站到不同的角度去替別人著想的,同理心很難耶,超難做到的!(那您現在已經開始在做這個嘗試了嗎?)我想我一生都在做這個嘗試,因為這是不對的,你想去改變別人不如說你是想去控制別人,這是不對的啊,我們想要讓這個體系變好,那為什麼要去做這些破壞性的事呢?方法用錯了就要學。在一個團隊裡面最開心的,就是看到別人成就,比自己的成就還開心,因為你也參與了他成長的過程,這不也是另外一種的分寸?
T:想對新進後輩一些實質上的建議?
鄧:第一個要了解學習是有階段性的,最重要的要先把自己定位定清楚。因為學習到不同階段,你會需要再重新檢視自己的定位,不斷地作出修正、調整,這些都是要靠自我反省跟思考才能做到,永遠都不要問只有兩個答案的問題,比如說:你覺得這個事情可以做嗎?或者你覺得我適合這個產業嗎?是可以做或不可以做,適合還是不適合,這個都不要問,應該要問:我應該要怎麼做才會讓我更適合這個產業?要問有些經驗延伸參考型的問題,不要問那種選擇題。然後所有事情要把定義搞清楚再問問題,不要定義不明就來談公事或者方法,比如兩點之間最近的距離是什麼?是直線還是曲線?2D 的時候是直線,3D 的時候就是曲線,那這就是定義不明嘛,所以你的定義要先弄清楚,再來問問題,或者定義搞清楚再來回答問題, 以免延誤他人及自己的學習。